今天要介紹大家一個很棒的網站.
裡面有很多資訊如外掛,外掛製做教學,私服,私服教學等等

其實咧,那是我在搜索luna私服器的時候發現的. 我也找到了我要的私服器及教學

趕快登錄吧 !

  对於股票投资,我一向的主张是:不了解,就不买。

  要了解一家上市公司,惟一的方法,是勤做功课。

  勤做功课,就是勤於阅读资料,而最重要的资料,就是公司发表的文告,每季财报和常年报告书。

  这些文告、季报和年报,是研究上市公司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素材。

  股市中常常会流传一些上市公司的谣言和似是而非的评论,误导投资者,使他们作出错误的判断,造成不必要的损失,或失去难得的投资机会。

  提升对上市公司的认识要破除这类困惑,最可靠的方法,是勤读公司的文告、季报和年报。

  不读文告,季报和年报的股友,最易沦为投机者,成为股市的牺牲者。

  所以,要在股市长期生存,要通过股票投资这条管道,累积财富,一定要不断的提升对上市公司的认识。

  而勤於阅读文告、季报和年报是最佳途径,也是“基本功”。

  当我劝告股友多读文告、季报和年报时,他们通常都提出三个“无法做到”的理由:

  (第一)看不懂。

  看不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,一个是英文程度不够,因为所有的文告、季报和年报都是以英文书写的,没有相当英文水准是看

  不懂的,在这方面,受华文教育的人较为吃亏,那是无可奈何的。

  其次是没有足够的知识以了解文告、季报和年报的内容。

  投资者必须对财经术语,有正确的认识,对会计有一定程度的了解,对各行各业有基本的认识,否则,是不大容易对公司的

  文告、季报和年报,有透澈的了解。

  (第二)资料难找。

  在五年前,资料的确难找,但由五年前开始,股票交易所电脑化之后,这个问题已获得解决。

  投资者只要进入交易所的网站www。bursamalaysia。com,就可以读到上市公司所发布的所有文告、季报和年报,而且是完全免费的。

  这些资讯长期储存在电脑中,你在什么时候阅读都可以,你要查阅数年前的文告内容,随时都可以找得到,非1憷?

  (第三)是没有时间做功课。

  我觉得这是一个最不能成立的藉口。

  是的,大多数的人都为生活而奔波,少有空闲时间,但是只要你有心学习,总有办法在忙碌的生活中,“挤”出一点时间来做功课,只要持之以恒,就能通过长期的努力,累积足够的投资知识。

  严肃看待股票投资我在报界工作三十年,由记者到总编辑,生活一向忙碌,但我仍能利用业余的时间,读了数以百计的有关股票投资理论的著作,不少著作,厚达数百页,我不但读完,而且还做了笔记。

  我也读完所有上市公司的文告、季报和年报,从未间断。

  我能做到这一点,是因为我数十年来,几乎从来不看电视、电影,也很少逛游或作无谓的应酬,我把所有业余的时间都用在阅读投资书籍、公司资料,四十年如一日,从未间断。

  所以,有没有时间做功课,在于你对时间的分配和你要优先做的是什么。

  更重要的是你对股票投资是否有一份执着,有一份狂热?如果有的话,你自然会“挤”出时间,自然会尽量利用空隙时间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来阅读这方面的书籍,这方面的资讯。

  所以,对大多数人来说,没有时间只是一个藉口。

  任何一个行业,或职业都有其窍门,惟有长期浸淫其中,不断思考,不断求进步的人,才有可能对他所从事的行业或职业,有澈底的了解,其中的一些细节,往往只能意会,不可言传。外行人不易领悟。

  股票投资亦如此,除非你认真做功课,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它,否则你不可能登堂入室。

  这是一门学问,一门深奥的学问,既是一门科学,也是一门艺术,非夸夸之言者可以掌握,可以窥其堂奥的。

  除非你肯做功课,否则,你永远只是个投机者。

  投机者必败!

  思之,思之!

  慎之,慎之!

  

  当我在40年前,开始认真研究股票时,我所面对的最大难题,是资料难找。

  研究股票的最基本资料,就是上市公司所发表的文告和常年报告书(年报)。

  在开始阶段,我是向股票经纪行借年报,或是向朋友索取。

  投资股票的朋友在收到年报后,从来不看,所以很乐意送给我。

  我也曾直接写信向上市公司索取年报,但回应寥寥无几。

  我这样零星地收集年报约3年,直到1968年左右,才取得突破。

  我发现,只要每年付给大马股票交易所1200令吉,该所可以提供给我所有上市公司的所有文告和年报。

  原来所有上市公司,必须提供一定数量的文告和年报给交易所,交易所除了分发给会员经纪行之外,也接受其他人士或机构的“订购”。

  据我所知,订户几乎全部是公司、银行或投资机构。

  个人“订户”少之又少,而我是这少数个人订户之一,而且是订阅最久的一个。

  我由1968年左右成为订户,直到2002年股票交易所电脑化后,停止接受“订户”为止,前后35年,从未中断。

  在这35年中,最初的10年,每年订费为1200令吉,第二个10年,每年增至2400令吉,最后的15年,每年再增至3600令吉。我都照付不误。

  计算一下,这35年的订费,总数约9万令吉。

  在订阅初期,我在怡保当记者,月薪三百多令吉,全年收入约4000令吉;花1200令吉订阅年报,可不是一笔小数目。

  但我愿意付出这个代价,还把业馀全部时间,花在阅读投资书籍和公司年报上,因为我下了决心,要在这个领域登峰造极。

  股票交易所在交易厅内的墙壁上,装设了数十个邮箱,交易所的职员,一收到上市公司交来的文告或年报,就把其中一部分

  塞进每个邮箱,该所交给每个订户一把锁匙,由订户自己去收取。

  交易所设在吉隆坡,而我这个订户则在怡保,不能亲自去拿,该所就作出安排,以包裹的方式,定期把文告和年报邮寄至怡保给我。

  后来我到吉隆坡南洋商报总社担任经济组主任,才亲自去拿。

  在成功机构担任高级总经理时,则由司机代劳。

  我收到文告和年报之后,当天就把所有文告和年报读完,40年如一日,已成习惯,目前仍保持。

  视为至宝

  读文告和年报,已成为我的生活的一部份。

  读完以后,我把没有参考价值的文告丢掉,有参考价值的保存起来,按英文字母的次序收藏。

  至于年报,我视为至宝,每本都珍藏,而且有详细的纪录,如果发现有遗漏,就打电话给交易所,要求补给,该所也照补。

  如果没有股票交易所的这项订阅年报制度,我是不可能做到完整收集所有上市公司年报长达35年,而被“大马纪录大全”,列为大马个人收集年报最多的人。

  35年所收集的年报,超过一万本,每一本都读过。

  我把屋子楼下的卧室,改为资料室,四壁建开放式书架,由地板至天花板,但仍无法容纳年年增加的年报,但又不舍得丢弃,只好抽出最旧的,放在储物室中。

  我在1968年开始订阅年报时,上市公司只有约二百五十家,多数是种植股和锡矿股,现在已增至1000家了。

  5年前,股票交易所电脑化,不再接受订阅年报,我收集年报的努力从此划上句号。

  但我阅读文告和年报的兴趣不但没有停止,而且越来越浓厚,因为在退休以后,有更多的阅读时间。

  对我来说,读年报比读武侠小说更有兴趣,因为企业千变万化,每天都有新的发展。

  从交易所的网站上读公司的文告和年报,的确方便,但读久了,老眼昏花,倍感吃力。

  所以,我还是喜欢印刷出来的年报。

  年报年报我爱你!

  事后发现,当天被救回的,不止十人。被暗流冲走的事,显然常常发生,故潜水区监管处早有准备,而且有人紧盯弄潮儿。

  此事使我以后对深海,有更深的恐惧感。

  去年,我去澳洲昆斯兰极北端的小镇凯恩斯市(CAIRNS)跟我在该市医院当顾问麻醉师的儿子,小住10天。

  凯恩斯是看大堡礁的最佳地点。

  大堡礁是世界7大奇观之一,由黄金海岸延伸至昆斯兰极北,长2千多公里,全是璀灿的珊瑚礁。

  除了跟儿子小聚,欣赏大堡礁是此行的目的之一。

  我乘坐水翼船,出海1小时,到达潜水观赏珊瑚的地点。全船约百人,纷纷换上包裹全身的胶衣,入海看珊瑚。

  我没受过潜水训练,只好用通气管潜泳。当我伏在海面上,寻找海底的珊瑚时,刁曼岛遇险的往事,在潜意识中突然浮升,

  恐惧控制了我。可能也是受水翼船颠簸激烈的影响,我竟开始呕吐,咬在口中的通气管似乎不能操作。我呼吸困难,而且开始头晕。

  我意识到危险,立刻倾全力游回水翼船,在船上看整百人载浮载沉,欣赏珊瑚。

  我是唯一看不到珊瑚礁的游客。

  今生恐怕也没机会见到大堡礁。

  因为对深海有恐惧感,使我无缘目睹此世界奇观。

  股市犹如海洋深不可测

  对我来说,股市就是深不可测的海洋。称股市为“股海”实在非常贴切。

  就好像我对深海有恐惧感一样,对股海,我总是怀着警惕心。

  深海有大白鲨,股海中有比大白鲨更凶猛的巨鳄。

  这些巨鳄隐藏在股海深处,在海中游泳的散户,根本无法看到他们的真面目。

  巨鳄行动隐秘,你根本不知道他们的诡计,也不知道他们何时出击,以何种方式出击。

  所以,散户总是死得不明不白。

  “欺山莫欺海”,因为海深不可测,海的深处可能有怪物。

  在股海中,如果你自视过高,以为可以战胜股市,道行高过炒家的话,你迟早会葬身于鳄鱼口。

  投机跟在海洋中游泳没有两样--随时会被暗流冲走。

  投机者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,人为刀俎,我为鱼肉,焉能幸存?

  在股海中唯一长期生存之道,就是不参与“投机”这种玩命的游戏。

  你不跳进海中,就不会被暗流冲走。

  养成反向思维的习惯,在股市低沉时,买进五星级股票,长期坚守,是股市赚钱的最好方法。

  坚守此法,你不会“惊魂”。

  现在人人恐惧,许多股票价值被低估,是买进的时候了。

  最近阅报,得悉中国副总理吴仪退休了,而且是“裸退”。

  “裸退”就是退休后,不再担任任何职位。吴仪要大家忘记她,是“裸退”得够酷。这则新闻,使我想起了十多年前的一宗往事。

  一宗使我毕生难忘的往事。

  毕生难忘是因为此宗往事有其特殊性。第一是它涉及两个特殊人物--吴仪和龙永图,第二是我几乎葬身深海。

  几乎葬身深海

  话说我在南洋商报工作了30年,于1994年退休后,受聘为成功机构(BjCorp,3395,主板贸服股)的高级总经理。

  主要的职责,是在中国、越南、缅甸、菲律宾和巴布亚新几内亚,寻找投资机会,主要是房地产开发。

  重点是中国。

  而在中国的重点,是负责谈判北京菜市口一段土地的开发条件。

  谈判的重点是地价及田房拆迁问题。

  1995年,吴仪是中国商业部长,她率团访问大马,而随行的要员之一,就是后来领导中国代表团,谈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细节的龙永图。

  成功机构当时积极开发中国的业务,参观成功机构总部是吴仪访马行程中的项目之一。

  由于我是中国业务负责人之一,我被指派接待吴仪一行人。

  吴仪在成功机构总部聆听汇报后,乘坐直升机,飞往刁曼岛休息一天。

  当晚有一个隆重的接待酒会。

  次日上午,乘游艇出海,前往潜水的深海,距离刁曼岛约有半小时的海程。

  抵达潜水区后,中国代表团一些成员和成功机构的一些高级职员,包括我在内,纷纷换了泳装,下海游泳。

  吴仪和成功机构主席丹斯里陈志远则在游艇上品茗。

  这是刁曼岛海水最清洁的海域,当时风和日丽,波涛不兴。

  我有40多年的游泳经验,在怡保游泳俱乐部受过正规的游泳训练,每天游泳,是我保持健康的日课。

  因此,我信心十足的跳进海中,一展身手。一路来,我的游泳局限于游泳池和海边浅水处,这是我第一次进入深海。

  我用自由式和蛙式,游得不亦乐乎。

  只过了15分钟,我的愉快转为恐慌。

  原来海中暗流,已在不知不觉中,把我漂向远方,距离游艇,越来越远。

  我努力回游,但没有用,在大自然中,人像微尘般渺小,只能随着大自然的力量漂荡,此身根本不能自主。

  我越漂越远,恐慌升级为恐惧。

  也许是受电影“大白鲨”,以及文学作品中深海有怪物的描写的影响,我对那深蓝色的,深不可测的海水,本来就有恐惧

  感,如今被暗流冲向远方,那种感觉,只能用“魂飞魄散”来形容。

  若不是潜水区的一艘快艇赶到,抛下一只尼龙索击着的救生圈,让我抓紧,拖回游艇,否则我今天恐怕就没命写“分享集”了。

  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定期定量投资于五星级股票。请你在开始工作那年起你在每年生日那天,为自己买进1千股五星级股票,年年如此,累积至退休时,极有可能已是百万富翁。

  如果你在孩子出世时起,每年他生日那天,买进1千股五星级股票,你多数不必负担他的大学教育费。

  请坚持以下几点:

  (1)只买五星级股票(请参阅12月3日“锁定五星级股票”)。

  (2)只要公司盈利持续上升,就不卖。

  (3)把股息重新投资在派息公司的股票,可以加速复利增长率。

  (4)绝不投机。

  尽管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不同,做生意的手法也不同,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:都是靠长期持有公司的股票而累积了庞大的财富。

  他们所持的股票,以复利的方式增长,经过了20、30、40年,增值数百倍。

  他们的身家,就这样如雪球般,越滚越大,把他们推上了大马富豪榜。

  如果他们在股价上涨5倍、10倍以后就把股票卖掉,他们绝对无法挤身于富豪之林。

  以云顶(Genting,3182,主板贸服股)为例。

  假如你在1971年云顶上市时,以每股2令吉买进1千股,30多年来,不管股价起得多高,你都没有脱售,经过红股与股票拆细后,原来的1千股,现在变成了约35万股。以目前的股价,价值250万令吉左右。

  云顶在1989年时将部份名胜世界(Resorts,4715,主板贸服股)的股票分发给股东,然后让名胜世界上市。

  假如把云顶分发给股东的名胜世界股票,以及云顶和名胜世界历年所派发的股息计算在内的话,当初以2千令吉买进的1千股,现在估计价值500万令吉。

  假如小股东也好像已故丹斯里林梧桐那样,把云顶股票锁在保险箱中,一股也不卖,30多年后的今天,那些买进几千股的小股东,个个都是千万富翁。

  难怪一名老律师对我说:他在云顶上市时买进1万股,赚了10倍利润时就卖掉,当时还沾沾自喜,认为自己很聪明。

  今天当他回顾自己的投资时,他才发现这是他一生中所作的最大错误决定,如果他收藏这批云顶至今,他的身家直逼5千万令吉,他可以提早10年退休。一般人总认为,只在富人才有机会在股市赚大钱。

  如果是这样的话,工薪阶级就没有机会升级为富人了。实际的情况是,大部份富人都不是来自富裕家庭。40个富豪榜中人,大部份年轻时都不富有。是的,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像他们的际遇,成就他们这么庞大的事业。

  我们其实也不必像他们那么富有,作为工薪阶级,在退休时手头有一、二百万令吉,晚年就可以过得很写意。若善于投资,这是大部份中等收入的工薪阶级都可以做到的。

Older Posts